【關於疥瘡】
症狀->
疥蟲寄生在人類表皮,起疹前後導致搔癢難耐,影響日常生活。
引起原因-->
引起原因為疥蟲感染。傳染途徑為皮膚接觸及經由衣物間接傳染通常在團體生活場所或使用公共衣物及床鋪之處(醫院、護理之家、安養中心等等)最容易發生連鎖感染。
治療/預防方式-->
若須共用衣物或床單,穿上身前切記將織品全部清洗及高溫殺菌。已感染之患者需全身擦藥、同樣也需將衣物及睡過的床單清洗並高溫殺菌,以根除疥蟲。呼籲民眾對於疥瘡的警覺性需提高,一旦感染可是很令人傷腦筋的!
====================================================================
前言
老爸小學同窗六年的同學,遠道從家鄉雲林斗南專程到南投草屯找我。一來找我看皮膚問題,二來說要謝謝我;他的皮膚問題診斷結果是疥瘡。長期以來,固定每周兩次,這位老伯都會到安養中心陪伴他的老媽媽。
應該是兩三年前,一位來看診的太太提到她在斗南家鄉、住安養機構的老媽媽,好長一段時間一直都有處理不了的皮膚癢問題。我答應她改天回斗南時,相約去看一下她媽媽的皮膚狀況。約定日當天,在人滿為患的安養機構門口碰面後與她和她的兄長相偕進入,經過介紹才知道他的兄長就是老爸的小學同窗,真巧。
進入機構探視後,我的診斷是疥瘡,當下也觀察到好幾個老人也同時在抓、抓、抓。礙於我是訪客身分,不方便趨前仔細看個究竟,不過,疥瘡的機率仍然是最高的。就我的經驗而言,疥瘡在安養中心可以說非常普遍。
什麼是疥瘡?
談到疥瘡,民眾不用過度恐慌。疥瘡只是單純的皮膚病,沒甚麼大不了,除非抓到破皮、感染細菌,進而導致蜂窩組織炎、敗血症,否則不會引起身體上其他的重大問題。
主要的症狀就是皮膚起疹合併搔癢症狀。剛感染的頭兩、三週,身上只有少許時癢時不癢的細疹,或許是肚皮、或許是腋下、也可能在手臂內側面,不易察覺;等你意識到有明顯的癢疹,並且癢到讓你受不了找醫師診治時,通常已是一、兩個月後了。
在這段病情逐漸顯現的期間,疥蟲早已傳染給你周遭的人了,特別是睡同一張床及跟你有直接皮膚接觸的人。早期診治需要靠醫師的警覺性及經驗,細辨皮膚疹子的性狀,分析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工作背景,再做綜合判斷。真的是不容易!經驗再怎麼老到的皮膚科醫師,都有可能漏掉或誤診一些症狀不太明顯的初期案例,更何況非皮膚專科及經驗尚在累積當中的年輕醫師,特別是很忙的醫師。
都是「疥蟲」惹的禍
疥瘡,由比跳蚤還小、肉眼不容易清楚辨識的疥蟲,也就是疥螨感染而起。疥蟲通常寄生在人體的表皮層,不會深入至體內。癢是最主要的症狀,甚至會奇癢難耐。小嬰兒會癢到食慾變差,睡覺時翻來覆去、哼叫不停;老人會癢到心情浮躁、脾氣暴烈,癢到雙手抓不停歇,甚至抓到破皮流血還是無法止癢,讓晚輩看了都心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疥瘡是如何傳染?
小小的疥蟲不會跳也不會飛,不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SARS、流行性感冒及一般感冒經由空氣、飛沫、唾液傳染,也不似瘧疾、登革熱經由蚊蟲叮咬傳染,所以不至於大流行。通常都是特定地區的小流行,如老人安養機構、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之家、與安養機構互動頻繁的醫院的一般病房及加護病房、呼吸照護中心、洗腎中心、復健中心、療養病房、教養院、看守所、監獄、學生宿舍、軍隊營舍,及跟上述單位有關連、有來往的零星家庭。一般家庭不會無緣無故得到疥瘡的。
那疥瘡是如何傳染的呢?疥蟲可以經由皮膚接觸直接傳染到,也可以經由衣物接觸間接感染。
令人傷腦筋的連鎖傳染,醫護人員、甚至家屬都須提高對疥瘡的警覺性
倘若一位老人家已感染疥瘡,他的皮膚上、他穿過的衣服、躺過的床單、蓋過的被單、坐過的布料椅套都可能有疥蟲掉在上面,家人或看護或照服員(照顧服務員)或居服員(居家服務員)去攙扶他時,都會跟老人家的皮膚直接接觸,也會碰觸到老人家的衣服、床單、被套,疥蟲可能因此就跑到照顧者身上了;照顧老人家的家人又跟其他家人睡同一張床、衣服一起洗,可想而知,全家都逐漸淪陷在疥瘡中了;看護和照服員的家庭亦然,危危可岌。另外,尤而甚之,倘若看護或照服員同時也在服務其他的病患,想當然爾,疥瘡會因此更擴大它的版圖。
感染到疥瘡的老人或病患,倘若哪一天發生急重症住到加護病房,加護病房當然也會因此淪陷;等病情好轉後,轉往一般病房---很抱歉,一般病房也躲不過厄運。甚至連醫院的醫生、護士及看護也都會變成甕中之鱉,難逃一劫、甚而其他住院的病患、家屬也會因此一一遭受魚池之殃。
在安養中心或護理之家的機構中,通常是一個看護同時照料好幾個住民,若看護本身感染了疥瘡,又會傳染給其他的住民;加上床單和被單都是混著洗且未經高溫消毒的步驟,並無一人一套專用寢具,如此更助長了疥瘡的猖獗氣勢。有疥瘡的住民一旦生病,再度送醫院,痊癒後又送回,如此一來一往,醫院和養護機構就永無寧日了,倒是樂了疥蟲。
這種連環式的傳染,很不容易遏止,輕易就能在群體裏面全面爆發。而這一切的肇因都植基於醫療工作人員對於疥瘡的認識不夠、對疥瘡問題的警覺性不夠、人力及投注的經費不夠,以致採行的防治措施不夠徹底所致。因為這樣,老人家就只能整天抓個不停,家屬也只能無語問蒼天了。淒慘啊!'
疥瘡如何治療?
一般的家庭,經我診斷為疥瘡的,只要能遵照醫囑全身擦藥、正確處理衣物、家裏各個成員一併治療。斷絕感染源頭的,都會斷根,不再復發。再復發的總是因為疏忽了環環相扣中的某個小細節或不明不白地又從源頭傳染過來。機構裏及團體生活中就比較不容易完全根絕,主要是因為牽涉的層面太廣,環節繁複,只要某個環節疏忽掉,就會再度掉入輪迴,周而復始。說真的,其實也不是機構的管理者不願處理,他們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疥瘡抗戰成功的要素—相信醫生專業的診斷
我曾在某家醫院附設的護理之家,伴同護理人員,陪她們力抗疥蟲,在奮戰一年多後,終於清除了所有的疥瘡病例。偶發的新病例,通常是剛入住的個案。所有人員的皮膚及衣物上的疥蟲清除乾乾淨淨後,生活在機構裏的老人和傷病患者,總算能摒除搔癢所帶來的煩躁和不安,能夠再度擁有輕鬆、平和的心情,也終於能獲得較好的睡眠,大大地改善了生活品質,家屬也因而寬心許多,醫護工作人員也免除了罹患疥瘡的恐懼及傳染給家人的罪惡感。抗疥戰爭是有可能高舉勝利大旗的,只是必須投下相當龐大的人力、心力和物力。另外,對醫師診斷的信任,團隊的合作,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對抗疥瘡的戰爭當中,也發生過一些事後才得知的小插曲。
有某家醫院病房的護理人員,曾因為我在診所常診斷出住過她們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屬,甚至在病房工作的護理師及看護罹患了疥瘡,超乎她們的想像,可能也因此而讓她們掛不住面子,於是就情緒性地、蓄意地推翻我的診斷,認為我的專業診斷是錯誤的,甚至攻擊我的專業判斷能力,對我的形象做出不利宣傳。對於這種情事,我還能怎樣。疥瘡就是疥瘡,我要對病患負責,豈能因她們的鴕鳥心態而棄病人的健康於不顧,豈能因她們的好惡而踐踏醫學專業。有緣自相聚,無緣即相斥,毋須強求,一笑置之。
後記
老伯的老媽媽所入住的安養機構的護理主管,對老伯妹妹按照我的疥瘡診斷所提出的提醒,起初當然是半信半疑,雖然後來我也主動打電話過去,表明我的皮膚專科醫師身分並告知我下的疥瘡診斷,我仍不敢期望他們會做出正確的處置,畢竟他們絲毫不認識我,怎麼可能憑著陌生人的一番言辭便立即遵照執行呢。但是不管怎樣,我已盡到我個人的雞婆的告知義務了。
老伯告訴我,老媽媽住的這家安養機構,後來確實因為我的診斷而全面認真地整頓了一番,也請他們的醫生開立了治疥瘡藥物,皮膚癢的情況之後也真的改善了許多,這也就是老伯說要謝謝我的主要原因。不過,老伯為何最近也出現明顯的疥瘡疹子?機構不是也付出了心力在積極處理嗎?沒錯,他們缺乏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頻繁會診並做早期診斷,在病情尚未擴散開來之前,就下指導棋及早治療,以致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媽媽因為膝蓋有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必須住院開刀,於是我先打電話過去問了該醫院的皮膚科主任,挑明了講「你們醫院的病房有沒有院內疥瘡群聚感染的問題?」他回說沒有,都很乾淨。有了這句話,我才放心了百分之八十。經過在病房的實地觀察,以及出院後也都沒有疥瘡症狀,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疑慮才完全卸除下來。
你有家人要住院的嗎?有家人住安養機構的嗎?
請留意疥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這是皮膚專科行醫二十幾年的經驗所送給大家最真誠的忠告!當然,有城鄉差距,有地域、醫院、機構之別,不能一概而論。
====================================================================
以下為「疥瘡」的病例照片,請參考
================================================================================================
【邱哲煌皮膚科診所:049-2365347、049-2322897】
【羅倫斯靚膚美顏中心 諮詢/預約專線:049-2319937】